【致敬改革开放40年家居40人】何新明:中国东鹏振翅疾飞,让世界爱上中国陶瓷

专栏 | 致敬家居人

致敬改革开放40年家居40人

微信图片_20190107163652.jpg

心无旁骛陶瓷梦,坚定变革迎新生;

迎难而上攀高峰,鹏飞万里好前程;

千磨万击声名增,任尔东西南北风! 

壹 做陶瓷一定有前景

1955年,何新明出身于广东梅州的一个贫苦家庭,正应验了那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于是,他对读书、工作的机会都倍加珍惜,书读得刻苦,读得优秀。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第二年,何新明被轻工学校录取,就读陶瓷机械专业,从此与陶瓷结缘。

1981年,何新明从广东轻工学校陶瓷机械专业毕业,学校一共40 名学生一起被分配到佛山市石湾镇东平陶瓷厂上班,当何新明豪情万丈地到东平陶瓷厂报到时,想象中自动化、机械化的明亮厂房,变成了简陋无比的草棚作坊。

那个年代的陶瓷厂还是原始的手工拉胚,一切都是落后的手工制作,谈不上什么设备,厂里的一切看上去都破败而落后。在那个年代刚刚毕业的中专生眼里,这一切跟想象出现了巨大落差,几天后40个同学差不多就走掉一半。

看着身边的同事一波波地离开,何新明却不曾动摇过,“为什么要走呢?我相信只要好好做,做陶瓷一定有前景”。

图片1.png

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广为世人熟知,而东鹏的发展之路也经历了大破大立的涅磐重生。

春江水暖鸭先知,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东平厂也顺势而为,发展非常迅速。1985年,东平陶瓷集团成立,时年彩釉砖年产量为69.13万m²,总产值为793.18万元,利润66.55万元。

1993年,市场出现了金融危机,银根紧缩,导致东平陶瓷集团资金链断裂,1994年,东平集团由石湾镇政府主持分为4块:东平总厂、东乐陶瓷厂、银田陶瓷厂和金龙厂,时任副厂长的何新明被分到了东平陶瓷厂,成为东平厂的正厂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何新明接下东平陶瓷厂不到三个月,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佛山出现了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整个石湾镇的水位高达1.5米,工厂被淹没了,无法恢复生产。

当洪水冲垮一切的时候,只有两条路摆在何新明面前,要么重头再来,要么听之任之。何新明和他的同行者选择了前者。东山再起的前提是通过合并寻找新的力量,想尽一切办法恢复生产,何新明和他的团队四处出击,但也四处碰壁。

转机出现在1995年底,石湾镇安排何新明接管濒临倒闭的华泰陶瓷有限公司,华泰由于管理不善负债累累,已经停产。二话不说,何新明接下了这个“烂”摊子。厂房设备残缺,债主临门,为躲避纠缠,何新明将办公地点搬到车间,巨大的压力让他从那个时候就患上了高血压。

这次接管也拉开了他进行低成本扩张的序幕,园林厂、粤丰厂、东乐厂等一些经营状况差、亏损大、包袱重的企业先后成为何新明的接管对象。 

1996年在接管华泰之后,东鹏陶瓷总厂的名称出现了,“东鹏”牌产品商标开始使用,成为行业首家导入品牌战略的企业。

为什么叫东鹏,何新明说:“当时在广东佛山有个传说,会飞的品牌都能卖得好,所以我们在起名的时候也决定一定要找会飞的,而且要是飞得高的。我翻遍了字典去寻找,终选择了一种神鸟,那就是‘鹏’,鹏程万里,那是一种力量的象征,也希望企业能够像大鹏展翅一般扶摇直上九万里。”

贰 拨开云雾托起艳阳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进入到品牌竞争的阶段,何新明认为,建陶行业早晚也会如此。已经落后一截的东鹏必须先行一步。 

1997年佛山东鹏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之后,何新明开建陶行业之先河,开始导入企业CI设计。聘请创意公司,对企业的标识体系和经营理念等进行设计规划。从那时起,大鹏飞向太阳那一雄壮的英姿成为东鹏的标志和商标。 

“建陶万千,东鹏领先”,这是东鹏早期的宣传语,而那时东鹏才刚刚起步,还是行业内的“小弟弟”,四周强敌环伺。不理会行业内的质疑,对建陶市场上产量规模的厮杀视而不见,1997年何新明将500多万元投在了科研开发上。 

加大科研力度,在新产品开发上走在前面,在建陶企业还沉醉在产品热卖的市场氛围中时,后发的东鹏却迈出了日后占尽先机的步。

1998年,科研开发初见成效,自主研发产品“金花米黄”惊艳面世,确立了东鹏在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掀起全国“一片黄”的潮流。随后,大颗粒抛光砖系列、木纹砖系列、抛釉砖以及艺术拼花砖、永不龟裂瓷片等新产品的陆续出炉为东鹏的突围之战增添了厚实的砝码。 

何新明强调工匠精神,坚持品质源于每一个产品细节。

尽管反复给员工讲质量课,也学习了许多质量管理方法,但员工的质量意识依然很难改变。2000年,何新明在工厂检查时,发现仓库里存储了200多个带有轻微瑕疵的陶瓷马桶。

为了唤醒员工对品质的高度重视,他做出一个有悖“常理”的决定:临时召开员工会议,当场下令把这200多个马桶砸烂销毁。而且,由生产这些的员工亲自用大锤来砸!

听闻此言,很多老工人极其不舍。每一款产品,从模具开发到注浆成型再到包装出厂,注入员工诸多心血。尤其是相对陶瓷马桶而言,轻微质量问题,并不影响使用,如此砸烂,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何新明坚决砸掉这批带有轻微质量瑕疵的马桶。“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但何新明一定要改变员工对质量标准的看法,坚持以优质品质为核心的精神。如果不砸掉,往后会有无数个轻微质量的产品。”经过这件事后,全厂的质量意识大大增强。

2001年,东鹏成功转制,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何新明在行业内率先导入TCS,即全面顾客服务体系。在个性化备受推崇的时代,用服务文化代替产品竞争,贴近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以人性化的理念服务人们的生活,让东鹏陶瓷产品赢得了行业中为重要的口碑。 

在随后短短数年间,何新明凭着对事业的真挚追求、对市场的洞察入微,不断缔造中国高档建陶市场的传奇:“天山石”、“银河石”、“砂岩石”、“珊瑚玉”,每款产品的研发都推动了中国建陶科技与工艺的革新。

2004年东鹏销售额跃升12亿元,比7年前翻了20倍。

2006年,由何新明构图的“转势06、亮剑07、腾飞08”三年发展战略正式实施。“只有代表中国,才能走向世界。”在何新明指导下,东鹏瓷砖把中国5000多年陶瓷文化的浓厚底蕴引进产品设计,2007年东鹏陶瓷生活体验馆全球亮相,树立了民族品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典范。

2010年,何新明开创了跨行业跨界合作先河,与德国西门子进行市场营销、产品开发、营销等各方面签署了合作协议。2010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中国500具价值品牌榜,东鹏以39.95亿蝉联行业品牌价值榜榜首。

随后几年在何新明带领下,东鹏瓷砖不断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东鹏卡拉拉、洞石、纳佛娜等产品成功打入全球高端市场,以创新与设计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叁 谋划长远发展

何新明在一系列的探讨和尝试中,逐渐形成了东鹏新的品牌架构设想和品牌经营理念。

2013年12月9日,何新明在香港联交所敲钟,宣告了东鹏控股正式登陆港股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陶瓷企业。

2014-2015年期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何新明依然逆势而上,不断调整节奏、合理布局,深入贯彻营销战略,让东鹏控股业绩一直处于增长状态。2013—2015年,营收分别为33.88亿元、38.93亿元、41.11亿元。

但新的变化一直在发生,行业性的产能过剩,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开始明显地给传统营销体系带来影响,……让建陶企业面临一种新的挑战,转型升级已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企业在新时代生存发展的路径,特别是当整个行业被裹挟进入高度互联和大数据的时代更是如此。

作为一家制造企业,如何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在这个首当其冲的时代课题上,何新明已经有清晰的答案。他认为,企业首先要研究互联网,拥抱互联网。

图片2.png

实际上,何新明对数字化和信息技术一直采取积极尝试的态度,2007年上线了SAP系统,2012年成为云计算试点企业,2014年投资5亿元建设两条全自动生产线,并且成立了互联网中心。2015年,斥资2000万元,收购爱蜂巢(苏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股权入股互联网家装平台“家装e站”。2016年,又牵头发起了行业+互联网+金融的平台“众陶联”。

初试变革一年,东鹏就尝到“甜头”:2016年度整体业绩实现了两位数的高额增长,增长率和业绩都独占行业鳌头;电商事业领跑行业,“双11”斩获2.029亿元的销量,同类目,创造了瓷砖品类日销售2亿的零售奇迹。

2017年,自从他1981年毕业投身建陶业,已经整整过去36年。在他的带领下,初只有几个人的福利企业小作坊,发展到如今八千多员工、年营业额超过40亿的规模,先后获得国家专利955项,参与起草多达30多项瓷砖卫浴产品标准,而且东鹏已经不仅限于中国,即使放眼全球建陶行业也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

尽管已经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但何新明每天工作时长长达10小时,思考多的是企业未来战略和核心团队培养。2018年何新明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企业家终身成就奖”

回顾东鹏创业创新的峥嵘岁月,何新明说,自己在陶瓷行业一干就是37年,东鹏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以此为生,精于此道”的信念引领他和东鹏度过数不清的难关。

一路走来,何新明的专注、朴实、坚韧从未改变。37年只做一份事业,他称“还要干10年”。


原创声明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本文版权归微家居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等使用

如需转载,请向微家居小编申请并获得授权

(微信号:weijiaju001)

f53b4aa83b8a73a36e323e232ec17ed.png




来源:来自

4478

免责申明:

本文来自微家居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微家居的观点和立场。

推荐阅读